听李鹏总理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给人突出的印象是一个“实”字:务实,实事求是,切合实际。但是,报告又决不只是就事论事,中间包含着许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性、规律性的认识和论述。例如,以“体会”形式表述的对上一届政府工作的五条经验总结,就是在以往丰富实践基础上所作的高度概括,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这确是一个虚实结合,既言简意赅又高屋建瓴的好报告。
报告所讲的五条经验,现在看起来似乎并不新鲜,但仔细想想,却有极为丰富的内容。中间涉及的不少问题,在五年以前,或者说在五年来的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,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,人们的认识并不总是那么一致的。诸如: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,要不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?在一个时期,存在不存在经济过热的现象?实行“适度从紧”的财政政策是不是必要与合理?经济发展与人口、资源、环境的关系应该如何正确处理?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究竟应该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?等等。这些问题,一个时期以来,可以说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甚至尖锐的分歧与论争。五年来的实践,对许多问题都作出了明确的回答。现在大家都可以清楚地看到,如果不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,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,实行“适度从紧”的财政政策,哪里会有经济“软着陆”的成功?哪里会有今日“高增长、低通胀”的良好局面。
把实践作出的结论总结成经验,不仅能够使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,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致在形势越来越好的时候,重又头脑发热,忘乎所以,以致再犯某些曾经犯过的错误。这样,我们今后的工作就能够在更加自觉的情况下健康地发展。
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是一个没有成例可授的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。我们就是要高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,在由实到虚,由虚到实,实践和认识的反复转换与飞跃中,闯出自己的新路。